所有渠道都盈利,抖音却还在亏,原因是?

原创

抖查查波波

案例分析

2967

1年前

1) 看到有人做起来,没了解透逻辑,就贸然模仿进场。

看到某某产品,去年在抖音买了2个亿,然后发现品牌就是个白牌,然后产品质量就是小工厂水平,比自己差远了。直播间主播也一般,场景话术也稀松,就是找了一些中腰部达人就带火了。所以赶紧凑几个人,按照同样逻辑搞起来。甚至连人家赚不赚钱,赚多少钱都没看清,就看到了主播和产品就开始模仿着弄了,也许人家只是为了拉升下股价,或者打个案例,招学员割韭菜呢。

2) 对即将投入的成本(钱、精力)估计不足,一般是差了接近10倍^_^。
看着对标的案例,估算了下需要多少场地多少人,计算了下1个月也就十几万投入,就进场了,结果发现想做好不止有看到的维度,还有竞对并非静止不动,也在不断升级,多元化强化自己的团队能力。很多项目进场的时候都以为是十几万就测出来了,结果100万进去还没看明白以为几十万的几百万进去还没啥反应,以为几百万的几千万进去还没看到明确结果。

3) 进场以后,永远不解决最关键的问题,比如人群研究,产品研究,内容研究,反而热衷于研究平台推流算法,以及直播间的优化。

直到做死了,核心问题还没有去解决,太执着。

4)进场时机晚,缺总想着很快实现盈利,而不是先默默追赶。

很多项目或者团队盈利都是亏了半年一年甚至两年的,你凭啥上来就能盈利,你现在进场天猫能马上盈利么?

5)跑起来付费流量,可能ROI微亏、持平或者小赚,还需跑通自然流和短视频流量池,达到多频共振的效果。

流量的终极分配规则是内容,因为钱谁都有,玩法早晚也都能学会,只有内容(ip、话术、剧本)类似高考的拉分题,能够筛选出更加优秀的团队,将不够分的流量优先分配。

2021年开始,品牌进场抖音自播的浪潮一波又一波。服装和美妆等热门类目的带动,越来越多的品类开始陆续进场抖音

进场的过程一般是:先从小团队或者小厂子开始,伴随着一些乱象,同时也出现了很多惊人的数据,然后这个行业里面更有实力的团队和企业也开始陆续进场,最终引起了大品牌的关注,也逐渐开始在抖音进行战略布局。

目前在抖音,很多类目都上演着,或者即将上演:品类红利期,草莽团队先进来挣一波快钱,同时做出来了案例和数据,然后逐渐更强的企业进场,以更加优质的产品和团队逐渐抢夺已有的盘子,红利消失,开始拼人货场,然后这个赛道的顶级品牌杀入,以更强的产品和品牌力,以及推广力度,抢夺流量,最终绝大部分草莽团队出局,中部团队利用差异化产品和人社,卡主一定的流量池子,顶级团队和利用红利期快速成长起来的黑马获得这个赛道的长期利益,此时这个赛道,有实力的玩家才适合进场,且刚进入的时候不会上来就开始盈利

最后站在台上的玩家,存在竞争,但会形成一定的默契。产品逐渐会有一定的分化,而不再是我的主力品,你拿来秒杀的互殴局面。因为如果一直干下去,大家都不可能挣钱,而是在长期的综合实力竞争中,彼此给与一定的空间,大家会以主打人群的侧重,选品的差异化,或者是流量获取的路径不同来避开正面对刚正面。

大品牌或者上市公司进场的时候,一定是通过对整个行业的乙方公司或者牛人进行全面交流后,能挖走的人才挖走,能合作的优秀乙方先合作着,要么账号做起来收回自己玩,要么通过跟着乙方学习快速成长,所以市面上的主流玩法,想拿到的话,几乎没有门槛。绝对不能将流量获取的通用能力,作为一个项目的核心竞争力,试图长期以此作为赚钱的基础。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如果一个行业,别人都没做起来,你做起来了,又能放量,又有利润。肯定会引来大量的同行入局抄袭,来降低你的势能。如果因为你的核心竞争力太强,竞争对手无法超越,就一定会引发,恶意举报和差评等损招,直到干废你的账号,大家都做起来才会罢休,抖音生态同样无法逃脱熵增定律。

图片

近期波波家接了几个品牌的代运营,起得还不错,第3天销售额30万,然后持续稳住了,结果马上就有大量同行过来举报短视频,在直播间里黑主播,黑品牌。真的是无奈啊。难道起号,真的不能做的太猛,防止被同行关注!

图片

图片

图片


所以建议后面进场的同学,尽量让团队掌握利用合规玩法,因为不作恶都会受到恶意的攻击,更何况本身的玩法就有问题,一定生命周期更短。昨天自然流群里的老板分享,之前的一些骚操作,一个账号或者店铺都可以玩将近2个月的,但是因为同行眼热,基本上也就3-7天就费

图片


微信扫码分享

分享到微信
交流圈

扫码进群免费领取会员

微信公众号

热门文章

{{item.title}}

{{item.time_desc}}

直播电商大数据分析平台
  • 实时直播
  • 爆款直播间
  • 达人榜单
  • 热门商品
  • 爆款视频
  • 抖音干货
  • 抖音问答
  • 更多功能

更多

所有渠道都盈利,抖音却还在亏,原因是?
抖查查波波
2967 浏览 1年前
1) 看到有人做起来,没了解透逻辑,就贸然模仿进场。

看到某某产品,去年在抖音买了2个亿,然后发现品牌就是个白牌,然后产品质量就是小工厂水平,比自己差远了。直播间主播也一般,场景话术也稀松,就是找了一些中腰部达人就带火了。所以赶紧凑几个人,按照同样逻辑搞起来。甚至连人家赚不赚钱,赚多少钱都没看清,就看到了主播和产品就开始模仿着弄了,也许人家只是为了拉升下股价,或者打个案例,招学员割韭菜呢。

2) 对即将投入的成本(钱、精力)估计不足,一般是差了接近10倍^_^。
看着对标的案例,估算了下需要多少场地多少人,计算了下1个月也就十几万投入,就进场了,结果发现想做好不止有看到的维度,还有竞对并非静止不动,也在不断升级,多元化强化自己的团队能力。很多项目进场的时候都以为是十几万就测出来了,结果100万进去还没看明白以为几十万的几百万进去还没啥反应,以为几百万的几千万进去还没看到明确结果。

3) 进场以后,永远不解决最关键的问题,比如人群研究,产品研究,内容研究,反而热衷于研究平台推流算法,以及直播间的优化。

直到做死了,核心问题还没有去解决,太执着。

4)进场时机晚,缺总想着很快实现盈利,而不是先默默追赶。

很多项目或者团队盈利都是亏了半年一年甚至两年的,你凭啥上来就能盈利,你现在进场天猫能马上盈利么?

5)跑起来付费流量,可能ROI微亏、持平或者小赚,还需跑通自然流和短视频流量池,达到多频共振的效果。

流量的终极分配规则是内容,因为钱谁都有,玩法早晚也都能学会,只有内容(ip、话术、剧本)类似高考的拉分题,能够筛选出更加优秀的团队,将不够分的流量优先分配。

2021年开始,品牌进场抖音自播的浪潮一波又一波。服装和美妆等热门类目的带动,越来越多的品类开始陆续进场抖音

进场的过程一般是:先从小团队或者小厂子开始,伴随着一些乱象,同时也出现了很多惊人的数据,然后这个行业里面更有实力的团队和企业也开始陆续进场,最终引起了大品牌的关注,也逐渐开始在抖音进行战略布局。

目前在抖音,很多类目都上演着,或者即将上演:品类红利期,草莽团队先进来挣一波快钱,同时做出来了案例和数据,然后逐渐更强的企业进场,以更加优质的产品和团队逐渐抢夺已有的盘子,红利消失,开始拼人货场,然后这个赛道的顶级品牌杀入,以更强的产品和品牌力,以及推广力度,抢夺流量,最终绝大部分草莽团队出局,中部团队利用差异化产品和人社,卡主一定的流量池子,顶级团队和利用红利期快速成长起来的黑马获得这个赛道的长期利益,此时这个赛道,有实力的玩家才适合进场,且刚进入的时候不会上来就开始盈利

最后站在台上的玩家,存在竞争,但会形成一定的默契。产品逐渐会有一定的分化,而不再是我的主力品,你拿来秒杀的互殴局面。因为如果一直干下去,大家都不可能挣钱,而是在长期的综合实力竞争中,彼此给与一定的空间,大家会以主打人群的侧重,选品的差异化,或者是流量获取的路径不同来避开正面对刚正面。

大品牌或者上市公司进场的时候,一定是通过对整个行业的乙方公司或者牛人进行全面交流后,能挖走的人才挖走,能合作的优秀乙方先合作着,要么账号做起来收回自己玩,要么通过跟着乙方学习快速成长,所以市面上的主流玩法,想拿到的话,几乎没有门槛。绝对不能将流量获取的通用能力,作为一个项目的核心竞争力,试图长期以此作为赚钱的基础。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如果一个行业,别人都没做起来,你做起来了,又能放量,又有利润。肯定会引来大量的同行入局抄袭,来降低你的势能。如果因为你的核心竞争力太强,竞争对手无法超越,就一定会引发,恶意举报和差评等损招,直到干废你的账号,大家都做起来才会罢休,抖音生态同样无法逃脱熵增定律。

图片

近期波波家接了几个品牌的代运营,起得还不错,第3天销售额30万,然后持续稳住了,结果马上就有大量同行过来举报短视频,在直播间里黑主播,黑品牌。真的是无奈啊。难道起号,真的不能做的太猛,防止被同行关注!

图片

图片

图片


所以建议后面进场的同学,尽量让团队掌握利用合规玩法,因为不作恶都会受到恶意的攻击,更何况本身的玩法就有问题,一定生命周期更短。昨天自然流群里的老板分享,之前的一些骚操作,一个账号或者店铺都可以玩将近2个月的,但是因为同行眼热,基本上也就3-7天就费

图片


更多阅读

{{item.title}}

{{item.title}}

{{item.content}}